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看上去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又在情理之中,如果不是多年研究,可能他也会将‘龙骨当作药材。
由点及面,着眼的是既治已病,也治未病: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我们要把绿色化、低碳化摆进去,摆到日程上,也希望工业战线有更多实际行动。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
这次到革命老区,总书记强调:无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还是建设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老区人民都是我们最牵挂的。在景德镇,有2万多个年轻人忙碌在制瓷一线,他们的背后,撬动的是庞大的陶瓷产业链。总书记登上一架直升机,细听介绍。江上的问题,根子在岸上。沿着街巷边走边看。
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总书记勉励道:标准定得高,也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习近平主席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同时,习近平主席强调,将中塞传统友好转化为更多务实合作成果。风雨共担,携手并肩应对时代之变关于中欧班列的好消息频传: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突破2万列。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是并肩奋战还是隔岸观火?是同舟共济还是以邻为壑?这考验着人类的良知、智慧与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10年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在相关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主持召开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在出国访问和国内考察期间关心推动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在多边国际场合呼吁各方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标志(2021年10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这是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强调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2018年,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项目资金支持下,帕德玛巴瑞村结束了不通电的历史。2022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时指出,近年来,两国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双方落实一批基础设施、能源、产能等领域重要合作项目,在中东欧国家中位居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关键时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华社记者 吕天然 摄在云帆高张、昼夜星驰的古丝绸之路上,中非互通有无、相知相交。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在西安国际港站,X8489次中欧班列整装待发(2023年9月28日摄)。那次会见之后不久,林占熺远赴南太平洋岛国,由此书写了小小一株草,情接万里长的佳话。
新年伊始,习近平主席同上任后首次访华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会谈,中菲续签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2023年3月,由中国企业承建的乌干达最大水电站——卡鲁玛水电站首台机组成功发电并入乌干达国家电网,6台机组全部投产后,将增加600兆瓦发电总量,在原基础上提升近50%,为乌干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
今年6月在内蒙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方将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各方参加论坛活动,共同把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发出新的丝路邀约。新华社发(批隆摄)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面粉加工厂在我国工艺设计和机电设备加持下重焕生机,产能大幅提高,中国制造的面粉成了当地的紧俏货。南非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非洲国家,连续13年成为中国在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非洲投资存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今年8月,赴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发表署名文章,讲述两国合作蛋糕越做越大的生动故事。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发文说,这10年,‘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改变了世界。2年前,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
10年来,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宽广。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
我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为当地创造42.1万个就业岗位。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
开放合作,释放贸易投资的活力——今年8月,为期5天的第七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在云南昆明落下帷幕,338个投资项目进行集中签约,协议投资额达4040亿元。由中国企业建设运营的德阿风电项目,2017年并网发电以来,有效缓解了当地电力供应短缺局面,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本次发货的光伏组件是乌兹别克斯坦1吉瓦光伏项目的首批产品。向着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将携手世界,共同书写国家互利共赢、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丝路时代新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从倡议提出之日起,造福人民、惠及民生,就是共建一带一路不变的目标。10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携手推动丝绸之路全面复兴,倾力打造面向未来的深度合作,将双方关系带入一个崭新时代:中吉乌公路横跨天山,中塔公路征服帕米尔高原。
10年间,中国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各参与国家和国际组织深化交流、增进互信、密切来往提供重要平台,为更多国家和人民创造发展机遇。此次会晤,在两国元首见证下,《中南关于同意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意向书》签署,展现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路风尘仆仆,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聚焦发展,为各国繁荣进步注入更强动力——2023年8月3日,中欧班列(西安-塔什干)陕乌经贸合作隆基绿能光伏组件产品出口专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开往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
满载着两国商品和旅客的船队往来其间,互通有无,传递情谊。10年来,中国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共建了9个跨国技术转移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加速创新要素对接共享……随着时间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具象化,像是不断生长进化的自然过程,从没有其他倡议这样有生命力。
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共同谋划好人类的美好家园——今年5月,陕西西安,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元首齐聚一堂、共商大计,擘画中国-中亚关系新蓝图。新冠疫情时期,郑州-卢森堡航线不仅未停飞断航,还加密了航班,为中欧之间物资运输提供有力支持。彼时,中国和南亚国家贸易总额不足千亿美元。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流水涓涓,汇为汪洋。今年以来,各国政要密集访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2023年服贸会先后举办,国际宾客接踵而至……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西入口处(2022年11月2日摄)。
中欧班列过境中亚,不断织密中国与中亚货物贸易运输网络。习近平主席以鲜明态度给出答案: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人类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
发展的故事中,最动人的是人的改变。今后要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对外合作的优先事项,加强统筹谋划,发挥援外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项目。